大單元 |
小單元 |
細目 |
要點 |
三、中藥化學成分與藥效物質基礎
|
(一)中藥化學成分的分類與性質 |
1.結構類型與理化性質 |
(1)結構類型 (2)理化性質與作用 |
2.提取分離與結構鑒定 |
(1)提取分離方法 (2)結構鑒定方法 |
3.化學成分與質量標準、藥效物質基礎 |
(1)化學成分與藥效物質基礎 (2)化學成分在質量控制中的作用 |
(二)生物堿 |
1.生物堿的分類和分布
|
(1)生物堿的分類 (2)生物堿在自然界中的分布 |
2.結構特征和理化性質
|
(1)吡啶類、莨菪烷類、異喹啉類、吲哚類和有機胺類生物堿的結構特征 (2)生物堿的性狀、旋光性、溶解性和堿性 (3)生物堿的沉淀反應與顯色反應 |
3.含生物堿的常用中藥
|
(1)苦參、山豆根、麻黃、黃連、延胡索、防己、洋金花和天仙子中所含主要生物堿的化學結構類型和生物活性 (2)川烏中所含主要生物堿的化學結構類型、毒性及其在炮制過程中的變化 (3)馬錢子、千里光和雷公藤中所含主要 生物堿的化學結構類型與毒性 (4)上述中藥在《中國藥典》中的質量控制成分 |
(三)糖和苷 |
1.糖的分類、結構特征和化學反應 |
(1)糖的分類 (2)常見單糖和二糖的結構特征 (3)糖的氧化反應、羥基反應和羰基反應 |
2.苷的分類和水解反應 |
(1)苷類化合物的分類及結構特征 (2)苷的水解反應 |
3.含氰苷類化合物的常用中藥 |
苦杏仁、桃仁和郁李仁的主要化學成分及質量控制成分 |
(四)醌類化合物 |
1.醌類化合物的分類 |
醌類化合物的分類及基本結構 |
2.醌類化合物的理化性質 |
(1)醌類化合物的性狀、升華性、溶解性和酸堿性 (2)醌類化合物的顯色反應及其應用 |
3.含醌類化合物的常用中藥
|
大黃、虎杖、何首烏、蘆薈、決明子、丹參和紫草中醌類化合物的化學結構類型及質量控制成分 |
(五)香豆素和木 脂素類 |
1.香豆素的結構類型和理化性質
|
(1)香豆素類化合物的基本母核和結構 (2)豆素的性狀、溶解性、熒光性、與堿的作用和顯色反應 (3)呋喃香豆素的光化學毒性 |
2.木脂素的結構類型和理化性質 |
木脂素的結構特點、溶解性和旋光性 |
3.含香豆素類化合物的常用中藥 |
秦皮、前胡、腫節風和補骨脂中的香豆素類化學成分及質量控制成分 |
4.含木脂素類化合物的常用中藥 |
五味子、厚樸、連翹和細辛中的木脂素類化學成分及質量控制成分 |
(六)黃酮類
|
1.黃酮類化合物的結構 類型 |
黃酮類化合物的結構分類 |
2.黃酮類化合物的理化性質
|
黃酮類化合物的性狀、溶解性、酸堿性和顯色反應 |
3.含黃酮類化合物的常用中藥
|
(1)黃芩、葛根、銀杏葉、槐花、陳皮、滿山紅中主要黃酮類化合物的化學結構類型及質量控制成分 (2)上述中藥在貯存保管和使用過程中應注意的問題 |
(七)萜類和揮發油
|
1.萜類化合物的分類 |
萜的分類 |
2.揮發油的組成和理化性質 |
揮發油的化學組成、性質及化學常數 |
3.含萜類化合物的常用中藥
|
穿心蓮、青蒿和龍膽中主要萜類化學成分的化學結構類型及生物活性 |
4.含揮發油類化合物的常用中藥 |
薄荷、莪術、艾葉和肉桂中主要萜類化學成分的化學結構類型 |
(八)皂苷類
|
1.特點和分類 |
皂苷的分類 |
2.皂苷的理化性質 |
(1)皂苷的性狀、溶解性、發泡性和溶血性 (2)皂苷的水解反應和顯色反應 |
3.含三萜皂苷類化合物的常用中藥 |
人參、三七、甘草、黃芪、合歡皮、商陸和 柴胡中主要皂苷成分的化學結構類型及質量控制成分 |
4.含甾體皂苷類化合物 |
麥冬和知母中主要甾體皂苷成分的化學結構類型及質量控制成分 |
(九)強心苷
|
1.特點和分類 |
(1)強心苷苷元部分的結構分類及特征 (2)強心苷苷元與糖的連接方式 |
2.強心苷的理化性質 |
強心苷的溶解性、顯色反應和水解反應 |
3.含強心苷的常用中藥
|
(1)香加皮和羅布麻葉中強心苷類成分的化學結構類型及毒性表現 (2)上述中藥在《中國藥典》中的質量控制成分 |
(十)主要動物藥化學成分
|
1.含膽汁酸類成分的常用動物藥 |
(1)膽汁酸類成分的化學結構特點 (2)牛黃和熊膽中主要化學成分的結構類型 |
2.含強心苷元成分的常用動物藥 |
蟾酥的化學成分及質量控制成分 |
3.含其他成分的常用動物藥 |
麝香、斑蝥和水蛭中的主要化學成分 |
(十一)其他成分
|
1.有機酸
|
(1)桂皮酸類衍生物的化學結構特點 (2)金銀花、當歸和丹參中有機酚酸的化學結構及生物活性 (3)馬兜鈴酸的化學結構特點 (4)馬兜鈴的主要化學成分與毒性 |
2.鞣質
|
(1)鞣質的基本結構和分類 (2)鞣質的理化性質 (3)除去鞣質的主要方法 (4)五倍子主要化學成分 |
3.蛻皮激素 |
(1)蛻皮激素的結構特點 (2)牛膝的主要化學成分與生物活性 |